1.《睡不着的那一年》
作者:萨曼莎 哈维
作者简介:1975年,英国肯特郡毕业于牛津大学哲学系,曾旅居日本、爱尔兰等地,多元文化经历深刻影响其创作。入围布克奖短名单(2009年《The Wilderness》)、获贝蒂·特拉斯克文学奖等,被誉为“英国文学界最敏锐的哲思者之一”。聚焦记忆、时间、死亡、身份认同等存在主义命题,擅长将个体困境与自然、宇宙的宏大叙事交织。
代表作品:《荒野》(The Wilderness, 2009)
《不安的形状》(The Shapeless Unease, 2020)
《亲爱的提尔森》(Dear Thief, 2014)
主要内容:这是一部融合自传、哲学随笔、梦境记录的实验性文本,记录了哈维因不明原因罹患重度失眠症的真实经历。在长达两年的病程中,她每日睡眠不足1-2小时,陷入一种“清醒的疯狂”:时间感消失、语言逻辑崩解、身体与精神互相背叛。书中通过碎片化的叙述,探讨了失眠如何成为一面棱镜,折射出人类对存在、死亡与意义的终极困因
主要摘要:“凌晨三点,我打开冰箱,凝视一颗发光的鸡蛋。
它像一颗微型月亮,悬在冰冷的宇宙中。我吃掉它,仿佛吞下一小块时间——但时间早已在此处停滞。”
“我的大脑是一匹脱缰的马,拖着残破的马车在旷野狂奔。
车辕上绑着我的心跳,车轮碾过我的神经——而所谓的‘我’,不过是这场灾难的目击者。”
“词语在黑暗中融化,像蜡泪滴在纸上。我试图写下‘痛苦’,但笔尖只留下灼烧的洞。沉默是唯一诚实的语言。”
“每晚躺下时,我都像一具自愿躺进棺材的尸体。睡眠是死亡的温柔替身,而我被拒绝入场——连替身都嫌弃我的清醒。”
2.《杨振宁传》
作者:杨建邺
推荐原因:翻开这部厚重的传记,我们得以走近一位跨越世纪的科学巨匠——杨振宁。作者杨建邺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温润的人文笔触,将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波澜壮阔的生命图景徐徐展开。书中不仅记录了宇称不守恒定律的颠覆性发现、杨-米尔斯理论对现代物理学的深远影响,更以细腻的视角呈现了这位科学哲人在动荡时代的命运抉择:从西南联大的烽火弦歌,到普林斯顿的学术巅峰;从跨越大洋的家国情怀,到晚年回归清华园的赤子之心。作者巧妙编织科学史与个人史的双重脉络,既让读者触摸到20世纪理论物理的璀璨星辰,也窥见杨振宁在文化碰撞中的精神跋涉——他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交融的化身,是科学求真与人文求善的完美共振。书中首次披露的珍贵史料与深度访谈,还原了一位科学探索者的孤独与执着、一位文化使者的清醒与担当。无论你是科学爱好者、历史追寻者,还是渴望在时代浪潮中寻找精神坐标的普通人,这部传记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智慧与境界的大门。
-
上一篇:好书推荐第十七期
下一篇:荒原上的灵魂独语——《野草》